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> 要闻 >> 新闻信息
竹溪:千年楚长城带火省际旅游 关垭子成文旅融合新地标
时间 : 2025-07-11   来源 : 本站

陕西“老表”李女士指着台上表演看得入神:“既能感受历史厚重,又能体验现代活力,这就是乡村振兴的魅力。”

在鄂陕交界的竹溪县蒋家堰镇,一段拥有2700多年历史的楚长城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。作为中国最早的内长城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关垭子楚长城不仅承载着“朝秦暮楚”的历史风云,更成为推动当地文旅融合、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。

图片1(1).jpg

关垭子地势险要,自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。这里的长城以山脊为界,就地取材,用石灰粉、黄泥和野生植物洋桃液粘筑而成,历经风雨仍坚硬如石,堪称建筑奇迹。经过保护性修缮,这座千年遗迹得以妥善保存。

竹溪县创新思路,将长城保护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。围绕关垭子,打造了驿站、校场、马场、营地等特色文旅节点,形成了1.3公里的沉浸式体验区。特别是自主编演的大型情景剧《芈月出关》,生动演绎秦楚边关文化,成为景区“爆款”项目。

去年“十一”黄金周,升级后的关垭子景区单日接待游客就突破10万人次。截至目前,景区累计接待游客已达50万人次。值得关注的是,其中70%来自毗邻的陕西省,自驾游、组团游络绎不绝,成为鄂陕边界旅游的热门目的地。

图片2(1).jpg

景区的火爆直接带动了周边百姓致富。通过“三变改革”和联农带农机制,运营公司收益的30%用于村民分红和帮扶。当地500多名群众通过景区务工、参与演艺、自主经营等方式实现稳定增收。

曾经靠救济的52岁村民赵友能,开办“跛子茶馆”,日均接待游客百余人次;李忠华夫妇放弃外地打工返乡,经营杂货店和农家小炒,去年“十一”期间就增收2万余元;景区周边已自发兴起餐饮茶馆18家、民宿10家、特色农产品门店26家,农户每月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。

景区建设同步带动了乡村面貌改善。当地采取“以奖代补”方式,引导38户村民按照“秦风楚韵”风格改造房屋,一楼自住,二楼发展民宿。结合山洪沟治理和环境整治,平整储备130亩土地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村民幸福感显著提升。

当前,竹溪县正全力推进关垭子楚长城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。下一步将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,深化联农带农机制,充分发挥“口子镇”的区位优势,努力将这里打造成为“日游雄关古道,夜览武陵盛景”的全域旅游核心节点。

诚邀远方的您,漫步雄关古道,脚踏秦楚边界,感受千年历史,体验特色文旅项目,品尝地道风味小吃,感受历史与现代交融、文旅兴村的新画卷。(胡伟)

 


主办:竹溪县城市文明创建中心、中共竹溪县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

投稿邮箱:zxwmw2023@163.com

鄂公网安备 42032402000144号

鄂ICP备20023006257号